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科普原创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9年会在南京召开

发布日期:2020-11-18 11:02
11月16日-17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9年会在南京召开

本届年会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科普原创”,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具体承办,得到中国科普研究所、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大力支持。本届年会继续延续学术探讨与交流合作并举的办会模式,共设置6个主旨报告、6场专题论坛、1场优秀科普科幻图书作品展示和1个科普创作现场交流等板块。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副理事长杨焕明院士,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徐春生,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副理事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丽娟,副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汤书昆,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副理事长、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科普部主任冯伟民,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颜实,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徐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江苏省科协副秘书长、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主任夏军等出席开幕式。中国林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曹福亮先生,委托主持人对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到会听大会报告。来自科普领域的著名作家、资深编辑以及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公益组织、企业、媒体机构的200余位嘉宾参加此次年会。
图片1.png

年会现场

开幕式由副理事长冯伟民主持。徐春生副主席、杨焕明院士分别致辞。徐春生副主席表示,江苏素有崇文重教、科教发达的优势,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征程上努力奋斗,现在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对我们科学普及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江苏省科协将进一步推进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战略合作协议的全面落实,双方携手努力,共同为促进科普创作繁荣发展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2.png

副理事长冯伟民主持开幕式

d97614c89b644c49331359fd96fa2b2.jpg

徐春生副主席致辞


副理事长杨焕明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40年来,始终将组织科普创作、培养创作人才、繁荣科普原创作为协会的重要任务。科普与科幻创作是沟通科学与人文、自然与社会的桥梁,它植根于科技创新,服务于人民大众,承载未来重任,是新时代科技事业和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科学的种子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科普科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希望广大作家紧紧把握实现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开展创作,不断繁荣科普科幻文学创作,创作出更多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的优秀科普作品。
图片4.png

副理事长杨焕明院士致辞

在为期两天的大会中,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何晖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研究员袁岚峰,通信专业博士、知名科普作家张弛,中国期刊学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长李军,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主任卢宝荣先后作主题报告。
何晖光作了题为《脑-机接口的前沿进展》的报告,介绍了脑-机接口的基本概念、范式和分类,用丰富的案例展示了基于运动想象的脑机接口系统,详细介绍了情绪脑机接口的相关内容,包括情绪智能的应用、情绪识别的应用、识别情绪的依据以及情绪识别的研究等,展望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包括Facebook脑机接口项目、马斯克Neuralink脑机接口进展、脑机融合智能、脑机融合的挑战以及脑机共融的未来等。
图片5.png

何晖光作大会报告

袁岚峰的报告题目为《科普方法论》。他提出,跟其他理解世界的模式相比,科学的可靠性是无与伦比的;我们需要传播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结论。对于科普工作来说,所有的科学道理都是可以理解的,科学家应向记者的方向去努力,记者则应向科学家的方向去努力。当前反科学、伪科学的思潮仍未消弭,社会需要更多科普工作者发声,深度参与到普及科学知识、抵制科学谣言的工作中来。
图片6.png

袁岚峰作大会报告

张弛的报告题目为《5G+北斗,社会变革的下一个风口》。他用幽默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基于5G的新技术与新产业,简洁明了地梳理了我国北斗卫星的前世今生,结合无人驾驶、生产资料和工具上云、人工智能导调以及控制远程操作等具体案例指出5G+北斗将以技术的变革创新,深刻地改变社会的面貌。
图片7.png

张弛作大会报告

李军报告的题目为《迎接科普创作和出版新高潮》。报告分析了我国当代科技期刊的发展生态和历史机遇,指出科技期刊是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创作者应深入思考新时代科普应以怎样的姿态致敬中国精神、不负时代、赢得读者敬意;科普作家、科普期刊要秉承科学精神,探索创新,以崇高的使命情怀,迎接新时代科学出版和科普创作大潮的到来。
图片8.png

李军作大会报告

吴季报告的题目为《从科普到科幻,从科幻到科普——一个新手的思考》。他从自己创作的第一部科幻作品《月球旅店》谈起,简要回顾了人类从太空竞赛、科学探索到重返月球的探索太空的历史,报告以大量真实严谨的图文展现了月球旅游的详细过程和实施方案,结合了真实的技术细节和虚构的跨越想象,同时又自然融汇了作者在创作中开展科学传播的经验体会,使听众感悟到科学与人文交相辉映的魅力。
图片9.png

吴季作大会报告


卢宝荣报告的题目为《开启脑洞:让艺术碰撞科学》。报告以一曲哀婉优美的大提琴曲《天鹅之死》开始,引领听众进入科学、艺术与创新思维交织的殿堂。他用妙趣横生、充满激情的语言和丰富翔实的真实案例,论证了科学和美育不可分割,殊途同归;科普创作的创新发展需要作家欣赏美、感悟美、追求美,需要运用艺术情操审美来沟通科学、激发创新。
图片10.png

卢宝荣作大会报告


16日下午,会议组织举办6场系列专题论坛,国内科普科幻创作和科学传播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方式围绕科普演讲与创作、科普教育与创作、生态科普创作、科普图书与出版、科普科幻人才培养及科普期刊发展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
大会报告后,王晓义、邹贞、王堃、杨多文、张振亚5位论坛代表先后向大会汇报了“科普图书出版”“科普科幻人才培养”“生态科普创作”“科普教育与创作”“科普演讲与创作”专题论坛的研讨成果。副理事长郑永春作专题论坛总结,他认为,本次年会专题论坛亮点频出,成果丰硕,切磋交流中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实践应用策略,获得了有益的启迪与提高。
会议同期,还设置有优秀科普科幻图书作品展、科普创作现场交流等系列活动。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协会党委副书记、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王玉平,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颜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陈玲等出席了闭幕大会。闭幕大会由周忠和院士主持。
图片11.pn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周忠和院士主持闭幕大会


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王挺致闭幕辞。他首先对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9年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表示祝贺,并对与会专家学者、会员代表的积极参与,对江苏省科协、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感谢。

他认为本次会议高举旗帜、催人奋进,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谋划未来、加强合作的大会;大会报告精彩纷呈, 专家学者所展示的思想境界、渊博知识让大家拓宽视野、提高站位,感受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紧迫需求,感受到肩上的使命担当;各个专题论坛展示成果,共商合作,交流有实效,体现了协会良好的会风,体现了新时代科普作家繁荣科普创作、坚定文化自信的担当。

他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成立40周年。新时期,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协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要带动广大科普创作者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抓新时代脉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人民书写,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科普篇章。

图片12.pn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王挺致闭幕辞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年会每年举办一届,正逐步成为规模化、多领域、跨地区的高水平学术盛会。
图片13.png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19年会合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