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05
人类历史上的瘟疫与西班牙大流感+ 查看更多
人类历史上的瘟疫与西班牙大流感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0-02-03 15:30
2019年12月初始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还在攀升,但是,已经有研究人员预测,未来一月可能会出现降低的转折点。至于此次疫情会对中国造成多大损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需要疫情结束后的评估和统计。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此次疫情也将像人类历史上的多次重大疫病一样最终被人类战胜。

历史上的多次大疫情
165年安东尼瘟疫(Antonine Plague)
541-542年查士丁尼瘟疫(Plague of Justinian)
1346-1353年黑死病(The Black Death)
1852-1860年第三次霍乱(Third Cholera Pandemic)
1889-1890年俄罗斯流感(Russian Flu)
1910-1911年第六次霍乱(Sixth Cholera Pandemic)
1918年大流感(Flu Pandemic),又称西班牙大流感(Spanish Flu)
1956年亚洲流感(Asian Flu)
1968年香港流感(Hong Kong Flu)
1976年确认的艾滋病(HIV/AIDS)
此外,也有人认为,1945年爆发全球性斑疹伤寒,也算是全球重大疫情。因此,算起来有11次之多。至于其他中等和小疫情,更是无数。
在这11次大疫情中,有两次疫情的特点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一是鼠疫,不仅在历史上多次流行,而且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如果把世界上的三次鼠疫大流行算起来,世界历史上应该有14次大疫情流行。在这三次鼠疫中的1346-1353年黑死病(鼠疫)让人吓破了胆,尤其是欧洲人。
另一个是1918年的大流感,虽然看起来是小疾病,但导致的死亡人数也相当多,一般认为死亡2000万~4000万,但也有认为死亡5000万~1亿。是世界历史上小疾病导致大量人员死亡的经典疫病。
三次鼠疫大流行
根据历史文献,全球公认的鼠疫有过三次世界性鼠疫大流行。公元6世纪,鼠疫第一次世界大流行,夺去了1亿人的生命。这次鼠疫起源于中东,随后鼠疫的流行中心发展到近东和地中海沿岸,而且持续时间特别长,达60年之久。这次鼠疫大流行的结果是造成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衰败。
鼠疫第二次世界大流行是在1347年到1351年期间,鼠疫被称为黑死病,在欧洲各地扩散,三年内导致欧洲2500多万人丧生(另一统计是3000万-6200万人丧生),是最为恐怖的一次鼠疫大流行,让欧洲人吓破了胆。在1348年,疫情的中心地带是意大利,在疫情的高峰时期,患者两三天即死亡,佛罗伦萨、威尼斯、伦敦等城市的死亡人数均在10万以上。这次鼠疫虽然高发病期只有三到四年,但却持续到17世纪,使得欧洲人口因鼠疫而减少约1/4,其中威尼斯减少70%,意大利全国人口减少一半,英国人口减少58%,法国人口减少3/4。
从19世纪到20世纪40-50年代,产生了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这次鼠疫的特征是流行范围较广,几乎世界各地都有,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超过了前两次大流行。1894年,香港地区首先爆发鼠疫,到20世纪30年代鼠疫在全球达到最高峰,瘟疫延伸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个国家,中国的云南也不幸成为重灾区,鼠疫又夺去全球1500万人的生命。不过,这次鼠疫最为严重,损失最大的是印度,在鼠疫流行的20年内,印度的死亡人数达102万多。
1910年鼠疫
然而最为恐怖并在心理上对人造成极大恐慌的是14世纪在欧洲流行的被老百姓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其中英国和意大利是受害最深,恐惧感也最严重的国家。英国仅在1348年就被鼠疫夺去了全国一半人口的性命。今天,如果你不慎感冒或因其他原因而打了一两个喷嚏或咳嗽,在国内会有人对你说,姥姥在想念你!可是在西方,会马上会有人说,God bless you!虽然这是一句良好的祝福,但是却是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深深的恐怖痕迹。
此外,1910年的秋天,中国东北三省也暴发一次鼠疫大流行。疫情从1910年10月25日在哈尔滨附近的一个有2400人的小城——傅家屯发生,到后来传遍东北三省和河北部分地区。这场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夺走了6万余人的性命。通过隔离和切断传染源,以及支持治疗,1911年3月1日夜0时,东北各个大城市纷纷传来捷报,鼠疫死亡者为零。经过半年之久,东北大鼠疫流行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被遏制住了。
1918年大流感
尽管统计并不完全,但共同认可的是,1918年大流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人死亡,估计全世界患病人数在5亿以上,发病率约20%-40%,其全球平均致死率为2.5%~5%(当时世界人口17亿人),死亡人数远远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1000万)。这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岁的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1918年流感期间,美国西雅图,警察戴着红十字会西雅图分会制作的防护口罩在街上列队
1918年大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数之多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流感因世界大战通过参战士兵和人员的流动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大传播,二是当时无特效针对性药物治疗。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虽然战争夺去了无数平民和士兵的生命,但是一场无声无息到来的瘟疫——流感却比战争更为可怕,最终是它阻止了这场这争,因为它夺去了大量参战者的生命,毁掉了他们的健康,仗就再也无法打下去了。
这场流感始于何处有不同的说法和考证,可以肯定的是,虽然那时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全球化也是一个梦想甚至还没有作为梦想提出来,但由于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殊时期,各国的参战者和后勤人员极其频繁地流动交往,促使流感在不同国家的人群之间传播开来。这正是属于典型的生物医学模式的传染病传播的特征。
1915年春,那时英格兰发现了零星的流感病人,慢慢地到1917年,欧洲大陆也发生了少量的流感流行。而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越烧越旺,1918年美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战争,大批运输船将美国士兵从大西洋彼岸运到欧洲,将流感病毒带到欧洲战场,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流感大流行。
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病死人数与阵亡人数的比较就可以明白流感是多么凶险。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战死人数为50385人,但非战斗死亡人数为55868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患流感死亡。但是,另一个统计是美国在这次流感大流行中总死亡50万人,比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和越南战争阵亡的总人数还多。
1918-1919年的流感是有首发地的,即先从美国的堪萨斯(Kansas)州发生,具体是在堪萨斯的芬斯顿(Funston)军营中发生,随后是爆发,不几天在这个军营中就有500多人患流感倒下,患病死亡的有50多人。美军后来奔赶欧洲战场,便将流感传到西班牙。因于西班牙是最早公布这次流感的国家,历史上也称为“西班牙流感。因此如果根据这一段历史,那么,这次流感就得正名平反,应当命名为“美国大流感”。不过,习惯上还是沿用1918年大流感。

政府鼓励在户外举行公共活动,以阻止流感期间疾病的传播。图为1919年美国西部的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内的一家露天理发店
一般的流感流行都会出现二至三个高峰,1918年-1919年的大流感就是如此。每一次高峰发生于1918年4-7月,首先在美法军队前线爆发。这个高峰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此后很快传到欧洲其他国家。第二个高峰是同年7-11月发生,这一次便席卷了欧、美、亚、非各大洲,其特点是病死率高。第三个高峰是在1919年1-5月,这个期间流感的致病程度轻,而且时间短。
这场夺去了2000万~4000万人命的大流感最厉害的时候是1918年的7-11月,主要是夺去参战者的生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人员流动频繁,参战的各国士兵染病后,又在战争结束时把流感病毒带回自己的国家和家乡,引起了流感在全世界的大流行。
战争结束后,随着返乡复员军人迅速扩散,到后来疫情如决堤之江河,一发不可收拾。更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病毒来得疾也去得快。其来势汹汹,但很快就消失无踪。与此同时,人们的生命也遭受到无情的威胁与毁灭。
美国军队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杰弗里·陶本伯格(Jeffery Taubenberger)于1997年8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证明,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此后,其他一些病毒学家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亡的冷冻尸体中成功地分离出流感病毒,并认为与猪流感病毒相似的流感病毒是引起西班牙流感的元凶。
1918年大流感的全球平均病死率为2.5%~5%(当时世界人口17亿人),现在一般流感的病死率为0.1%。1918年大流感从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期间,持续了近3年。同时,在1918年大流感期间,也没有研制出像今天才有的抗流感病毒的特效药,如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包括奥司他韦(达菲)、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这些原因共同作用,才造成了1918年大流感这种小病的患病人数,夺去人们生命较多的现象。
尽管传染病凶险,对人危害极大,但是,人类在历次与传染病的斗争中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控制疫情的方法,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此外,针对疫情研发新的药物和疫苗也是人类战胜疫情的重要方式。历史证明,在这些措施齐头并举地之下,人类战胜了无数的传染病。
但是,吃野生动物,是人类从来都没汲取的历史教训。从古至今,诸多大规模的传染病都由动物引起,并由动物传播到人。
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ecb017b0102xye8.html
作者:张田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