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9-05
借鉴埃博拉大规模传播教训,阻断聚集性疫情+ 查看更多
借鉴埃博拉大规模传播教训,阻断聚集性疫情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0-02-05 13:32


家庭(家族)聚集性疫情有所增多
PREVENTION OF VIRUS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小范围,如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且病例间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
江苏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从贵州经武汉回来,多次到社区的老年活动室打麻将,最终感染了十多名“麻友”。截至2月2日,山东省发现聚集性疫情60起,其中49起为家庭聚集性、6起为同事间聚集性、5起为集体暴露。平均每起聚集性疫情传播病例数2.15例。在这60起聚集性疫情中,家庭传播占8成。截至2月3日24时,北京市累计确诊病例212例,超半数为聚集性活动引起。
上述情况表明,聚集性疫情现在已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途径,如何防范和切断这一传播途径是未来防控的重大任务。
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因家庭(家族)式聚会导致的感染占了大部分,朋友聚会占的比例较小,聚会的内容是吃饭、搓麻将、打牌为主,其他内容为辅。另一方面,与这种以家庭和家族并以吃饭等多种方式聚会相似的是,当一个家庭不幸有亲人因疫情而去世时,也会有葬礼和告别仪式,这也是一种家庭和家族的重要聚会方式。

聚会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
PREVENTION OF VIRUS
在这个方面,非洲一些国家多次暴发的埃博拉疫情让人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很多人通过聚集主要是家庭和家族聚会、共同参加葬礼等而被感染甚至失去生命。
现在,聚会同样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民政部办公厅2月3日印发《殡葬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及疫情防控工作指引(试行)》,要求新冠状病毒感染者(含疑似)去世后,遗体运送到殡仪馆应当立即火化。火化遗体应当使用专门火化炉,火化前不得打开装殓遗体的卫生盒和密封包装袋,不可进行遗容瞻仰、不举办守灵、告别、祭奠等人员聚集等活动,最大限度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疫病当前,不是不尊重中国的人家庭亲情,而是要让人伦和亲情服从于更大的利益和更大的价值,也就是以健康者的生命和健康为重,防止更多的人感染疾病和夺去更多的人的生命。因此,禁止聚会,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聚会,包括葬礼和告别仪式等,并非不近人情,而是对生命和健康的关爱。并且,也只有如此,才能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以免传染给亲朋好友,甚至无辜的人,才能有效地抗疫和缩短疫情的流行时间。

埃博拉病毒传播的前车之鉴
PREVENTION OF VIRUS
在这个方面,世界上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埃博拉已经向全球提供了血淋淋的前车之鉴。尽管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并没有埃博拉病毒那么严重,但是,其传播速度极快,而且到今天以家庭和新朋好友的聚集性传播成为重要途径,不得不警惕和防范。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它导致的疫情于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出现。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染病后最快在48小时内死亡。
埃博拉病毒
而且,埃博拉患者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性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死亡率在50%~90%,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为此,埃博拉病毒被评为生物安全4级(艾滋病病毒为3级,SARS病毒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病毒潜伏期可达2~21天,但通常只有5~10天。埃博拉病毒分4个亚型,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病死率,而且在不同的流行年代也有不同的病死率。
如扎伊尔埃博拉毒有高达90%的致死率,在流行地区死亡率1976年为88%、1977年为100%、1994年为59%、1995年为81%、1996年为73%、2001年至2002年为80%,2003年则是90%,2007年平均为83%。
埃博拉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但实际上的传播率有高有低。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与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的感染率为81%。
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关系,造成了埃博拉的高传染率,这就是家庭聚会和葬礼告别仪式。在刚果(金)、苏丹等非洲国家,家庭成员会定期聚会吃饭,同时亲人也会在无防护的条件下护理已感染的病人,通过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排泄物被传染。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途径 图片来源:新华网
另一方面,有人感染埃博拉去世或其他情况去世后,家庭和亲属也需要举行葬礼并向遗体告别。在葬礼上,人们会直接接触病人的尸体,清洗尸体,然后用白布包裹。此后,很多人会走到死者身边摸一下或亲吻死者。参加葬礼的人还要用清洗尸体的水洗手,甚至在停尸房里吃东西。但此时,感染埃博拉病毒而亡的人,尸体仍然在分泌液体,是毒性最强的时候。

当地时间2014年10月10日,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运尸队将感染埃博拉死亡的尸体运去火化,亲人悲痛欲绝。在利比里亚,火化尸体不符合当地传统文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外,有些医护人员也不戴口罩,也不戴手套,导致了埃博拉的大量传染。经调查埃博拉患者当中约有25%的人是因参加葬礼被传染。

少出门,不聚会
PREVENTION OF VIRUS
从这个情况可以看到,埃博拉的聚集性和家族性感染十分严重。现在,中国的新冠状病毒感染也与埃博拉的传播相似,进入了家庭和亲朋好友的聚集性传染模式。也因此,民政部才规定,不得进行遗容瞻仰、不举办守灵、告别、祭奠等人员聚集等活动,以防止新冠状病毒的呼吸传播和接触性传播。
同样,中国人也喜欢呼朋唤友和走亲戚,还经常举行家庭(家族)、朋友聚餐、搓麻、打牌等,这也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近段时间聚集性疫情的增多就是一个证明。
当然,此次的新冠状病毒在中国传播和暴发疫情也与埃博拉在非洲的传播和暴发疫情有另一个相似的路径依赖,即吃野味。2003年刚果(布)发生埃博拉疫情,其卫生部部长阿兰•莫卡于2003年2月13日在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证实,刚果(布)西盆地地区的凯来县和姆博莫县是埃博拉病病毒传播重灾区。该地区发生疫情初期的死者生前曾食用过病死的猴子、黑猩猩、大猩猩等灵长类动物的肉。这是埃博拉从动物传播到人的流行病学证据。
中国此次新冠状病毒暴发,起源也可能是来自吃野味,当然有一部分人的感染源头并不清楚,最初的41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13人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无关,而且武汉最初1名病例是12月1日发病,也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说明2019-nCoV的来源并非在只有华南海鲜市场,或许还有其他来源。
但是,新冠状病毒传播途径有三种可能。第一是有人在市场外被感染,然后把病毒带到市场;第二个源头可能是一群受感染的动物;第三个源头可能是进入市场的一只动物,后两种都是人接触动物后被感染。至于人是吃了或接触了哪些野味,是蝙蝠、还是蛇、水貂、果子狸、竹鼠等需要调查才能明确。但是,吃野味可能是此次疫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因聚集性而导致的感染大幅增加,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警醒与重视。同时我们要要响应和遵守政府出台的各项管控措施,少外出,不聚会,注重个人卫生,最终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作者:田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