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11-09
从文学之都到科幻之城——江苏科幻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宁举行+ 查看更多
从文学之都到科幻之城——江苏科幻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宁举行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2-11-28 10:23
11月18日,从文学之都到科幻之城——江苏科幻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活动由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主办,译林出版社、省科普作协会科幻专委会、省科技期刊学会科普工委会承办,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壮大江苏科幻创作力量、推动科幻产业发展真诚交流、热烈研讨。

“科幻文学有多种不同的风格,我们应该都应该容纳和承认。”南京大学教授沈骊天说,他自己创作的科幻作品,主题多与推动技术创新思维密切相关,还有一些科幻文学可以给读者情感上的满足、阅读上的享受,总体来说,人们有了幻想才能激发创新,才能使科幻作品既有想象力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科幻银河奖获得者汪彦中强调“中国式的想象”,认为科幻文学本土化是大势所趋;同时,要关注读者需求,提倡“科幻文学要尽可能出圈”。他说,科幻文学进入中国100多年了,但大众认知一直是个“进口的东西”,其实,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与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有很重要的关系。文学作品有三个要素:时代、民族和地域,科幻文学也一样,中国科幻作家应把本土化作为今后创作的方向,无论是创作题材和写作风格,都要向本土化发展。
很多很出色的科幻作家,都具有非常扎实的理科素养,创作出了许多浪漫宏伟的硬核科幻作品,去描绘宇宙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而立足当下甚至回望过去,一些科幻作家也找到了自我创作的原始素材和科幻母题。
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吴楚说,长期的民生新闻记者生涯,给他的科幻创作提供了丰厚的给养,正在创作中的《木星青年》就是围绕人口老龄化的主题展开的,通过科幻的表达反思社会问题、思考新的养老模式等。
“今天就是过去的想象。”江苏科幻作家、科幻银河奖获得者钱莉芳认为,科幻本身可以分为向前看和向后看两种方式,大量的过去的科幻设想已转变为现实的时代,因此,多向后看,用另类的眼光来解释历史,其实也很有诱惑力。
南京2019年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也是中国十大科幻之城之一。江苏在科幻文学及产业发展上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但不可否认,科幻文学依然是小众文学,仍面临着发表平台不足等发展瓶颈。如何将科幻创作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整体科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会专家表示,要坚持初心,创作出更加多元化、更具活力的科幻作品,特别是少儿科幻领域潜力巨大,大有可为;要加大创作、出版、评奖、推广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打造苏版出版平台,推广江苏科幻故事;要紧抓元宇宙的发展机遇,走好文学到产业的道路,打造相关IP的影视动画、主题公园等。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还就《华语科幻世界的江苏力量》丛书出版进行了交流,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特别选取了新时期有代表性的江苏籍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品呈现给全国读者,其中中既有获得过紫金山文学奖、燧石文学奖、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等大奖的作品,也有科幻新锐极具丰富想象力的佳作,值得期待。
分享到: